韶关学院最早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韶关师专。46年来,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,毕业生遍及全省各地,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和骨干力量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学校现已成为粤北地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。目前,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13050人,成人教育学员12000人, 在职教职员工1166人,专任教师694人,副教授、副研究员等副高职称以上人员286人,其中教授、研究员等正高职称教师56人,不少教授在生物工程、食品工程、方言研究、基因研究和CAD软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,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。学校还聘请了一些国内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,并从国外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。学校校舍面积52万多平方米。图书馆藏书111万册,中外文报刊3000多种,引进了全国1989年以来12300种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供读者使用。学校现设有英东生物工程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、韶州师范分院、医学院四个二级学院和中文、 政治学、法律学、外语、数学、化学化工、体育、经济管理、旅游、美术、音乐、教育、社科、教育技术等14个系共50多个本专科专业,并设有社会科学教研部、大学英语部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、计算机中心等公共课教学单位。此外,学校还有高教研究室、古籍整理研究室、粤北文化研究室、粤北经济研究室、方言及客家学研究室、 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程研究所、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所、动物疫病研究所、自动化研究所、宗教研究室、数学研究室、生物研究室、电子研究室、计算机研究室等35个研究所(室)以及20个实验室,拥有一大批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应用软件。最近,学校还被确定为"全国CAD工程示范单位"。近年来,学校承担的国家、省部、市厅级科研课题128项, 其中,11项获国家专利,11项获省级重大科技成果登记;本校教师在国家、省部级和国外发表科研论文3820篇,公开出版的著作和教材330多种,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370余项次,为地方乃至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。近几年来,学校在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,网络已进入课室、学生宿舍。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资助的英东生物工程学院综合大楼、 新图书馆及学术交流中心等一批新的建筑屹立于南区校园,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场所。
韶关学院以"立志、崇德、勤学、创新"为校训。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,严谨治教,严谨治学。近几年来,韶关学院的学生在全省英语、计算机统考中取得了优秀成绩;参加全省大学生运动会多次成绩名列前矛;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多次获得了国家和省级奖励,并多次获\"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"称号。学校还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,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,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矛, 2000年分别被国家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评为"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\"和"广东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\",2001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综合总分第一名。目前,韶关学院正进一步深化改革,除继续办好本专科的师范教育专业外, 将着重加大对生物、食品、农业、机械、旅游等专业的投入,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